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)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冯朝睿力作《西南地区扶贫实践研究》全国配资公司,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。该书被列入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成果文库。本书以扎实的田野调研为根基、系统的理论建构为脉络,全景式呈现西南五省(区、市)脱贫攻坚的实践历程。

在云南昭通,面对96%地域为石漠化山区、185万贫困人口的困境,当地以“搬不动山就搬人”的决心实施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,选派3447支工作队、2.36万名队员逐户精准识别,厘清24万无户口人员底数,纠正10.96万低保不规范问题,在靖安、卯家湾等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,让群众实现“搬出大山、稳定就业”的转变。
西藏三有村作为易地搬迁安置点,不仅让180户村民告别深山,更通过江苏省援藏资金建成村级“幸福驿站”,以“老幼共融”模式解决16户家庭劳动力束缚,创造342人次就业,使村民人均收入从3000余元跃升至20700元。
贵州毕节则推动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协同,将石漠化山区转化为特色种植基地,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增收的双赢。这些案例共同构成“政策制定-政策执行-政策评估”的全闭环扶贫体系,见证了1593.77万贫困人口脱贫、334个贫困县摘帽的减贫奇迹。
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、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评价:“冯朝睿教授以严谨的学术框架,将精准扶贫思想的‘系统性、靶向性、长效性’融入西南减贫的微观实践——从昭通易地搬迁中的精准识别到三有村的民生服务创新,既剖析了具体举措的落地逻辑,更揭示了贫困治理与社会保障、乡村振兴的内在衔接,为社会保障学科赋能减贫事业提供了重要学术参考,对当下巩固脱贫成果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。”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全国配资公司
广盛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